close


以前在台灣幾乎是一星期會去看個一兩齣電影的我,在來到美國後,因為語言障礙,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再進電影院看電影了。有看電影多半是等電影下片後出DVD後,再在家裡舒服的穿著睡衣打開字幕慢慢的看。

後來因為覺得電視其實比電影好看,所以就越來越少進電影院了。真的有進電影院也就是去看那些超視覺效果的片子。一般的片子就等出DVD後再租來看了。

搬到這新家後,有一個鄰居非常的好心。他會把每週出的DVD不管好看不好看都Copy一份下來。我如果想看什麼,就去他家借就可以了。如果有什麼片他沒有Copy到的,你跟他說他也會找來Copy給你的。

有這樣方便的鄰居的幫助下。不要說是去電影院看電影了,就連去百事達租片的機會簡直就是少之又少了。

整個暑假好像只看了兩部片Live free or Die hard 跟Bourne Ultimatum。兩部都是續集,會去電影院看的主要原因是因為Joe想看大螢幕的爆破場面。所以我們才會花錢進電影院看的。

拜好萊塢的編劇罷工之因。原本應該有看不完的電視的冬天。竟然連一齣新的影集都沒有。一邊慢慢的消化之前沒看完的影集。另一邊多出了很多的時間看書跟做小熊。

自從Harry Potter熱賣後。所有的奇幻文學都開始改編成電影了。原本就看過黑暗三部曲的我,在得知Golden Compass要改編上演後,就又把小說拿出來重讀一遍。

再重讀之後,還是很喜歡作者的文筆以及他對現在宗教控制政治的爭議。

在一堆大卡斯的劇照上市後,開始對這齣電影產生一種期待。因為小說寫的真的太好了。我很想看到他們將如何把這負有強烈文學性的作品改成電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之前看了一大堆改編電影,除了獅子女巫魔衣廚因為書本身就不太厚,所以可以完全忠於原著。其他大部份的小說改編電影都被改的亂七八糟的。除非你是已經熟讀這些小說的人。否則進了戲院後那兩三個小時簡直就是導演在用Powerpoint在幫小說做簡報。

慘的是,不僅是故事說的不清不楚,連一大堆的重點都完全沒有交代。沒有小說背景的支撐下的觀眾,坐在戲院裡的那幾個小時,如果沒有睡著的話就是會讓人想奪門而出。(相對而言,像是達文西密碼這種創作小說,因為故事發生的背景還是我們所熟悉的世界,所以通常改編後都不會差的太離譜的。至少不會因為不知道在演什麼而離開戲院。)

回到正題來談黃金羅盤,首先,就跟所有的奇幻小說一樣,故事是發生在一個跟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很像的另一個世界。這很奇幻文學最重要的部份,他必需要在現實的世界裡另外再創作出一個新的世界。兩個世界用著某一種的方式連結著。哈利波特是巫師的世界,現實的世界反而變成所謂的麻瓜的世界。而納尼亞則是靠著魔衣廚或是一些特別的界點來連接兩個世界。

黃金羅盤裡是將幾個世界平行化的共同存在著。萊拉的世界跟我們的世界是一樣的。只是在她的世界裡,人是有”精靈”的。在那個世界裡的人是跟他的精靈分體共存的。一方的死亡就是另一方的盡頭。換成我們這個世界就像是我們的靈魂一樣。

第二樣奇幻文學的重點則在於預言和犧牲。大部分的奇幻文學的背景都在一個動亂的時代。人們已經失去希望和信心的年代。而在遠古的傳說中,就會有一個預言,預告”救世主”的來到。這一部份的預言其實跟聖經很是相像了。猶太人在經歷苦難後相信預言中的”彌賽亞會”來拯救他們。

可是到了拯救的部份時,拯救是不可能白白的得到的,一定要有所犧牲才能達到最後的拯就。

所以就像耶穌讓自己釘十字架救贖世人的罪,哈利波特被崔老妮預言會成為伏地魔的終結者後,也是經由死亡再重生才再拯救他的世界的,而納尼亞的四個兄弟姐妹在預言裡是”人類的小孩”會拯救冰凍的納尼亞,也是經由死亡後才得到最後的永生的。

比較特別的是在黃金羅盤裡,萊拉雖然印證了她是預言中連結不同世界的小孩。可是在第一部的結尾裡,雖然她所犧牲的是她最好的朋友羅傑的生命,而不是她的生命,但是她斷然割棄父女,母女的親情,隻身前往未知的異世界去阻止父母的掃”塵”計畫時。她所犧牲的雖然不是血肉身軀,卻是更深一層的精神層面的犧牲。

跟哈利波特或是納尼亞不同的是,黃金羅盤的作者菲力普曼的企圖心很強。他不是只是要寫出像納尼亞這樣給小孩看的奇幻文學,他在這部小說裡大膽的直接跟當權派的神權挑戰質疑。

在黃金羅盤裡,教會一樣是最高的組織,萊拉的父親發現”塵”會在小孩的精靈定型時附於成人的身體,轉回聖經的解釋,這”塵”就是所謂的”原罪”。就是這個原罪使得人成為必死之軀,也使得人必需辛勞一生來解脫這”原罪”。

萊拉的母親說服教會讓她實驗將精靈與小孩在他們未受”塵”影響前分開。她們希望藉由人與精靈的分離可以阻止”塵”或是”原罪”與人結合,進而達成夏娃跟亞當在食禁果前的伊甸園新世界。

可是事情進行的很不順利,失去精靈的人類就像失去靈魂一般的彷彿行屍走肉,因此紛紛死亡。萊拉從一開始崇拜不知道是自己母親的卡爾特夫人到發現母親竟是綁架小孩進行”切割”的原兇,當場決定背叛母親來拯救被抓的小孩。

萊拉的父親的目標則是更高,原本當他發現”塵”時是要用來打擊教會的權威,等到他瞭解教會的腐敗跟不堪一擊後,他將目標轉向更高的目標,”塵”的創作者,也就是”神”。

他想如果可以全面的毀滅”塵”那麼也許人就可以進入”神”的世界與”神”平起平坐了。

當然這樣的想法讓教會不安,因此教會想暗殺他,將他軟禁,沒想到萊拉在陰錯陽差下帶來好友羅傑,讓公爵藉由撕裂人與精靈連結時所產生的巨大能量終於建立起連結與異事界的橋樑。

(關於這個部份在電影拍好後,天主教團體開始聯合抵制這一部電影,要所有的信徒都不要去看這部對於宗教有負面影響的電影。)

故事精彩的地方在於作者逐步經營的劇情,讓萊拉從一個小孩王轉變成新世紀的預言實現者。萊拉的逐步的成長與認知自己的使命,正如女巫的預言一樣的實現。她可以閱讀黃金羅盤的天賦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也因為黃金羅盤的預知能力,萊拉開始意識到自己在這一場天地變色的角力中的角色。

作者並非平鋪直敘的揭露這一件又一件的重大資訊,他藉著吉普賽人來讓萊拉瞭解自己的身世背景,藉由女巫來點明萊拉在預言中的地位,最後再經由幫助冰熊的拿回帝國的過程中讓萊拉從原本恣意妄為的小孩王轉成面對自己肩負使命的履行者。

這樣的小說在奇幻小說界算是少數的異數。因此你就可以知道,當我決定去看電影時的期待與想像。

上星期六公司開始我們的Tax Season hour,也就是說水深火熱的苦難日子就要從此展開了。

每年的第一波就是到我們一個最大的客戶那邊進行盤點,這項盤點通常都是從早上8點一直進行到晚上8點左右才完成的。

根據以往的經驗,只要不要抽到上上籤進入冰庫裡面點,通常只要穿一件運動衫再加一件外套就應該夠了,今年不知道是撞了什麼邪,整個巨大的倉庫冷到讓人完全受不了,連在我們休息的小會議室裡也一樣是寒氣逼人,我們在猜想應該是客戶不想我們呆太久,所以故意把空調調的非常非常的低。

點到一半我就已經要受不了了。雖然有一直吃維它命C片,可是就感覺全身的筋都緊繃在一起。果然,晚上回家後,舊疾就復發了,脖子已經硬到完全無法轉動了。

因此星期天就整天呆在家裡,拼命的用熱水沖又用熱敷袋敷,一直到快傍晚才慢慢可以轉動脖子。

等到晚上起床後,煮好晚餐就想,已經在家裡窩一整天了,如果再不出去走走一定會”生菇”的。於是就打電話給Joe,跟他說我要去看Golden Compass,因為想說他一向不喜歡科幻片,再加上這種片又沒有每三分鐘爆破一次,如果連X-Men他都看不下去了,這種片就更不用說了。沒想到”愛靠愛對陸”的他竟然堅持要跟我一起去看。我只好先跟他說,如果看不下去要睡覺了,不要說我害你浪費錢喔。

星期天晚上的電影院裡,除了我跟Joe只有另一對Couple,這讓我想起八年多前我們也在同一家戲院看Six sence,那時候才剛來美國不久,沒想到一晃眼八年的光陰就過去了。自己從來唸語言學校兼休養的旅客變成在這邊生根落葉的異鄉人。世事難料到真是令人感到意外ㄚ。

離題太遠了,轉回電影吧。

電影一開始沒有多久,我就看到做在旁邊的Joe開始不安的騷動著。我要不時轉頭的跟他解釋現在的情到底是怎一回事。不過因為故事太過於複雜,所以就算我很努力的再跟他解釋,大約半小時候,就看到他的身體呈現一種”備睡”姿勢。不過因為我自己也很無耐的看著這齣被導演搞成莫名其妙的電影,所以也就不強求他可以保持清醒的狀態了。(這已經不錯了,有一次我們去看The Hours,他從預告就開始睡,一路睡到電影結束才醒來的。真不知道他堅持要跟我一起來的原因在哪裡。)

為什麼說被導演搞的很莫名其妙呢,因為電影跟小說不一樣,小說可以用文字慢慢的解釋並架構一個非真實的”異世界”所以當作者苦心的引導讀者進入他所創造的異世界時,電影的導演一開始就”轟”一聲的用所有來看電影的觀眾應該都看過小說的方式,完全不解釋的讓你投入萊拉的世界。

這點跟哈利波特跟納尼亞比起來就失敗很多,因為哈利波特跟納尼亞的主角一開始都是在我們這個”正常”的世界中存在的,波特是因為魔法學校的入學通知才打開巫師世界的窗口,而納尼亞則是透過魔衣櫥來進入另一個世界的。電影的黃金羅盤一開始就讓公爵跟他的”精靈”在沒有任何解釋下出現在旦丁學院。在沒有做任何的交代下,萊拉意外的救了公爵。導演把這個開幕處理的好像一付”你知道這在幹什麼,所以我不用多說了”的樣子。這不僅讓沒看過書的人馬上一頭霧水,就連看過書的我也完全不能接受他這樣敷衍的表達方式。

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裡,電影持續著已同一種”簡述”的方式繼續上演著。如果要說這部電影最大的敗筆,應該就是如果將看過小說的觀眾從戲院抽離。這部電影就是一部完全沒有任何邏輯與故事的電影。(所以說之前的天主教與教會組織是過度擔心了,因為導演連自己在拍什麼都不清楚,那來的時間認真的討論書本裡的反宗教議題。)

連在書裡佔著極其重要的吉普賽人的角色,在電影裡毫無原因的就出現在萊拉逃亡的路上。書本精新堆積出萊拉與吉普賽人的悠久淵源,在電影裡隻字未提。也沒有交代為什麼吉普賽人會大興軍隊隨萊拉去北方救小孩。

其實看到這邊我自己都已經很想就這樣走出戲院了。可是心裡總想,還沒有看到冰熊耶,再多看一下吧,也許等一下會比較有道理一點。

在書裡,作者很巧心的安排由吉普賽人揭開萊拉的身世。原本我以為會在電影裡看到導演用回憶的手法來交代這非常戲劇性的過程。(想想那將會是多麼的精彩,也將會讓電影的劇情變的更加的合理。)這樣一來觀眾可以瞭解萊拉跟公爵和考夫特夫人之間的關係,更可以解釋為什麼吉普賽人會和萊拉的生活有著這樣密切的聯繫。

導演選擇了讓考夫特夫人在救了萊拉,讓她免於被分割的時候,告訴萊拉她是萊拉的母親。這根本就是讓萊拉瞭解自己身世的最糟糕的時機。小說裡萊拉早就從吉普賽人口中知道自己與考夫特夫人的關係,所以她可以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來思考在選擇親情與正義中該捨哪一方。然而在電影裡萊拉可以在得知考夫特是自己的生母的同一瞬間馬上決定背棄這份母女關係。這未免也太將萊拉的成熟度過度的放大到讓人無法接受。

接下來的部份就更加令人震驚了。在電影裡萊拉閱讀黃金羅盤的那一幕,感覺上就像是一個小孩拿到一個新的電動玩具,就在所有的大人都還無法瞭解要怎麼玩的時候,她就可以不用說明書馬上開始玩並且順利過關的將魔王殺掉。看到這裡我已經對導演完全的失望了。他要馬就是只將小說念過一遍完全不知道作者在寫什麼,要馬就是他根本就沒唸過小說,一切就只是照著改編劇本來照拍的。(這時候我忽然好懷念拍魔戒的彼得傑克森,他是如此的認真的去瞭解作者所想表達的心思ㄚ。)

當然就更不用說期望導演會清楚的交代女巫跟冰熊的來歷了。電影裡,女巫就像鬼魅一樣的悶不吭生的突然出現在吉普賽人的船上。我電影看到這邊來,要想去瞭解導演到底在幹什麼的力氣也都消失無蹤了,反正就隨便你亂搞,我就忍耐的把他給看完吧。

我不懂導演未什麼不多花一點時間解釋女巫的能力與預言,因為不像哈利波特在拍的第一部的時候書還沒寫完,所以導演只能就目前已經出版的部份來做最佳的詮釋。可是黃金羅盤的黑暗元素三部曲早早已經都寫好出版了,他難到不瞭解在未來的兩本書裡女巫的重要性嗎。

在武裝熊的部份算是比較好一點。雖然導演將一些事件的前後順序顛三倒四的亂放,也沒有交代歐瑞克如何失去他的王位跟為何被趨逐出境。總算他也還知道武裝熊王位爭奪戰會是一場很精彩的戲,所以有很努力的將這個部份給拍好。(我覺得這是導演唯一有拍好的一場戲。)

最後,當我看到萊拉登上熱氣球時,我心裡正在期待著第一本書的精彩大結局,等著要看導演怎麼處理將所有世界連結的壯大場面時,螢幕上竟然開始打上演員名單,原來第一部份就這樣的被導演給結束掉了。我氣的很想去票口退錢並申請國賠。這樣的電影根本應該是不準在電影院播放的啦。(不知道作者如果看到的話會不會當場雙手撫胸一邊吐血一邊倒退三步ㄚ。)

走出戲院,難掩我的震驚與失望,我在想,第一部就已經拍到這樣的慘狀,那將來更難的第二部跟第三部的部份是要怎麼拍ㄚ。

猜測歸猜測,就在坐上車的同一個時間,我的心理已經做好了決定,只要是同一個導演繼續再拍下去,我就不會再花錢進戲院受同樣的折魔了。

在我所有的觀影的經驗中,我想如果要選出最爛的改編電影,那這部黃金羅盤目前應該就是第一名了。希望有生之年不會再看到比這部更慘的改編電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書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